当前位置  >   首页  >   产品  >  正文

不同的羊毛衫编织工艺会对其保暖性产生怎样的影响?

周海平    2025-11-10 08:06:26    28次浏览

羊毛衫的编织工艺通过改变 “面料密度、结构蓬松度、空气锁闭能力”,直接影响保暖性,致密且蓬松的工艺保暖效果更优。

一、核心工艺因素对保暖性的影响

编织密度:高密度编织(如 16 针、18 针细针距)的羊毛衫,纤维间隙小,能牢牢锁住空气,减少热量流失,保暖性更强;低密度编织(如 12 针以下粗针距)面料疏松,空气易流通,保暖性较弱。

编织结构:双面编织(如四平针、双元宝针)的面料厚实,中间形成空气层,隔热效果突出;单面编织(如平针、桂花针)面料较薄,空气存储量少,保暖性稍差。

花型工艺:复杂立体花型(如绞花、蜂窝针)编织时会形成凸起纹理,增加面料蓬松度,空气容纳量更大,保暖性优于平面简单花型;平面花型面料平整,蓬松度不足,保暖性相对一般。

纱线捻度:低捻度纱线编织的羊毛衫更蓬松,纤维间空隙多,保暖性好;高捻度纱线偏紧实,面料手感挺括但蓬松度低,保暖性稍弱。

二、工艺与保暖性的直观对应

高保暖工艺:细针距高密度 + 双面编织 + 立体花型,适合寒冷冬季,如纯羊毛绞花厚款毛衣。

中保暖工艺:常规针距(14 针)+ 单面编织 + 简单花型,兼顾保暖与轻便,适合春秋季。

低保暖工艺:粗针距低密度 + 平面基础款,面料轻薄透气,保暖性弱,多作为内搭或春秋外搭。

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420312848